经济学教研资源系统
当前位置:首页>>  经济资讯>>  邓聿文:自贸区监管方式需革命性颠覆
邓聿文:自贸区监管方式需革命性颠覆 发布日期 :2013-09-29 03:30:00.0
      上海自贸区今天正式挂牌。周五公布的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,见证了中国力图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努力,方案开宗明义指出,上海自贸试 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、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,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、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,是 国家战略需要。

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中国不但经济上取得了重大成就,更主要的是,锁定了中国发展道路不能脱离人类主流文明和全球开放大势。但同时也要看到,旧 体制的残余以及在改革开放中新生的既得利益不愿进一步将门打开,融入其中,这是近几年来改革和开放止步不前的原因。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,我们无法固守已有的发展经验,孤立发展,必须打破旧体制的残余和新生的既得利益,但这有个过程。以自贸区的形式,用全球通行的贸易规则来倒逼国内改革 和既得利益,可能是在利益深水区使改革能够实质推进的一种方式。

  从总体方案看,上海自贸区所背负的这种探索试验使命得到充分呈现。方案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、扩大服务业开放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、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、推动贸易转型升级、加快金融制度创新、完善法制保障、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等十几个方面。其中,在 金融服务领域,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,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;在航运服务领域,放宽中外合资、中外合 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;在文化服务领域,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,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;在社会服务领域,允许设立外商独资 医疗机构,等等,是此次方案中的政策亮点。

  然而,切莫把这些政策亮点看作是像过去的经济特区那样实行的“政策优惠”,如果这样来理解和设计上海自贸区,注定从一个开始就失败。中国的经济 特区是适应改革开放之初的形势需要,那时要“特”,而现在需要的是政策的普惠和一视同仁,是与国际规则接轨,是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、 货币兑换自由、监管高效便捷、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,这样的目标显然不是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政策特区可以实现的。

  因此,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是一个包含贸易、投资、金融、行政管理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。它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改革的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这是建设和搞好上海自贸区的重点, 也是中央和李克强总理力推自贸区的初衷。因为如果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,还是按照目前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自贸区的大小事务,势必会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要求的 政府监管方式形成尖锐冲突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的最新规则,它强调“政府不能做什么”,并赋予外商更大的投资空间和自由度,这就要求政府的管理水 平必须之相适应。所以,中国要在自贸区内与国际贸易最新规则接轨,就需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要求,来改造自己的监管方式,对目前中国行政管理的观念,这当然是一种革命性颠覆

  如果说,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自贸区改革的核心,那么,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管制的放开则是首要抓手。金融改革是中国当前重要 的也是相对容易的改革,鉴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“血液”,金融改革具有多方面效应,将一通百通。上海自贸区允许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先 行先试,对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开放金融牌照,并率先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化,目的旨在为未来全国金融改革,利率汇率市场化建设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等,探索经 验。除此外,它也将帮助国内银行突破现有业务格局,并倒逼其提高竞争力,当然,金融改革也必然要求金融的监管方式发生变化,从而亦将直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 变。

  可以讲,上海自贸区实行的改革,实际上是以自贸区的形式,对中国未来整体改革的一次“练兵”,若试验探索成功,将大大提高中国未来整个经济改革成功的可能性,从这个意义上说,上海自贸区肩负的使命确实非常重大。

  邓聿文为资深媒体人、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

联系我们

  • 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
  • 联系电话:010-8819 1605
  • 联系邮箱:service@e-courses.cn